援用方式:武晓冬,黄龙祥,赵京生.《经穴称号与定位》(GB/T 12346–2021)圭臬解读[J].中国针灸,2022,42(5):579-582,584.
前
言
2021年11月26日,国度阛阓监督管制总局、国度圭臬化管制委员会发布了《经穴称号与定位》(GB/T 12346-2021)(以下简称2021版国标)。此圭臬替代了《腧穴称号与定位》(GB/T 12346-2006)(以下简称2006版国标),由寰宇针灸圭臬化时间委员会 (SAC/TC 475)归口上报并实施,草拟单元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计划所。
由于圭臬中只划定“应”如何办,“必须”达到什么条目,“不得”跳跃什么界限等,一般不会提供具体制矫正的依据,这么未免会引起圭臬使用者的隐隐。为配合2021版国看法扩充哄骗,本文将针对2021版国标与2006版国看法各异,判辨本次矫正圭臬主要内容的原则、想路、设施和依据,从而为圭臬使用者在交融、使用该圭臬时提供辩论参考。
与《腧穴称号与定位》
(GB/T 12346 –2006)比较的主要变化
2021版国标与2006版国标比较,除结构和裁剪性改换外,主要各异如下:
①删去了2006版国标中46个经外奇穴的称号和定位,将圭臬称号由《腧穴称号与定位》变嫌为《经穴称号与定位》。
②修改了“内侧与外侧”“近侧[端]与远侧[端]”2项术语的界说;加多了“腧穴”和“经穴”2项术语偏激界说。
③将“定穴体表璀璨”和“体表剖解璀璨定位法”中的部天职容作了蜕变:加多了臀沟、髌底、髌尖 3项“定穴体表璀璨”,将“体表剖解璀璨定位法”中“肘横纹”“腕掌侧远端横纹”“腕背侧远端横纹”3项内容修改后,移至“定穴体表璀璨”条下;新增了“第11肋骨游离端”“第12肋骨游离端”和“第2腰椎棘突”3项“体表剖解璀璨”。
④蜕变“骨度”折量寸表:加多了“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→后发际正中3寸”这一头面部的“骨度”折量分寸;加多了“前后发际线不解者,可依据眉间(印堂)→前发际正中→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,直寸18 寸,详情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”这一“注”文;变嫌了“胸骨上窝(天突)→剑胸结合中点(歧骨)”“剑胸结合中点(歧骨)→脐中”这2项骨度的起止点“剑胸结合中点(歧骨)”,将其变嫌为“剑突尖”,而两项骨度起止点之间的折量分寸均不变;变嫌了“耻骨结伴上缘→髌底”和“腘横纹→外踝尖”这2项下肢部骨度的证明。
⑤将原“指寸”定位法的哄骗鸿沟“此法主要用于下肢部”修改为“此法主要用于动作部、面部和背部”。
⑥将362个经穴的定位表述中辩论东说念主体分区的描写修改为与WHO西太区圭臬《针灸经穴定位》一致。
⑦修改了臂臑、臑会、风市3穴的定位表述;加多了次髎、譩譆、膈关、阴谷、角孙、上关、带脉、章门、至阳9穴“注”文中的“取穴法”内容;变嫌了印堂穴的编号,将印堂移至神庭和素髎之间。
⑧加多了贵寓性附录“WHO西太区圭臬《针灸经穴定位》东说念主体分区术语”。
矫正圭臬主要内容的依据
1 蜕变“骨度”折量寸表的依据
(1)加多“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→后发际正中3寸”和“眉间(印堂)→前发际正中→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18 寸”的依据
2006版国标删去了经穴定位中未使用到的骨度“眉间(印堂)→大椎18寸”“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→后发际正中3寸”。圭臬发布后方才发现,经外奇穴颈百劳的纵坐标定位为第7颈椎棘突直上 2寸。诚然颈百劳的定位可依据眉间至前发际正中的3寸来折量,但哄骗时远不足以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寸折量来得方便。故这次矫正加多了“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→后发际正中3寸”这一骨度折量分寸。
另外,谈判到临床尚有前后发际线不解者,关于这类东说念主群头部纵向距离的折量,仅能以眉间至第7颈椎棘突下之间的分寸来折量,而删去“眉间(印堂)→前发际正中→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18 寸”后,这类东说念主群头部纵向距离的折量定位显然无据可依。因此,本次矫正时,以注文方式给出“前后发际线不解者,可依据眉间(印堂)→前发际正中→第7颈椎棘突下(大椎),直寸18寸,详情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”。
(2)将原“胸骨上窝(天突)→剑胸结合中点(歧骨)”“剑胸结合中点(歧骨)→脐中”2项骨度的起止点“剑胸结合中点(歧骨)”变嫌为“剑突尖”的依据
2 修改臑会、臂臑、风市3穴定位表述的依据
(1)臑会和臂臑的定位
在2006版国标中,臑会定位在“臂后区,肩峰角下3寸,三角肌的后下缘”,臂臑定位在“在臂外侧,曲池(LI 11)上7寸,三角肌前缘处。注:曲池(LI 11)与肩髃(LI 15)连线上,横平臑会(TE 13)”,但圭臬中并未对肩峰至腋纹间设立骨度分寸,是以非论是肩峰角下3寸,如故曲池上7寸,都短少取穴依据,这个问题曾在2004年、2005年两次商讨,未能扫尾共鸣。基于优先谈判体表剖解璀璨定位法的腧穴定位原则,这次矫正将臑会的定位修改为“在臂后侧,在尺骨鹰嘴尖与肩峰角连线上,与三角肌后缘相交处”,将臂臑的定位修改为“在臂外侧,在曲池(LI 11)与肩髃(LI 15)连线上,与三角肌前缘相交处。注:横平臑会(TE 13)”。
(2)风市的定位
在1990版国标中,风市定位为“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,当腘横纹上7寸。或矗立垂手时,中指尖处”,这里一个腧穴出现了2种定位,显然别离要领,是以2006版国标改作“风市在股部,矗立垂手,掌心贴于大腿时,中指尖所指凹下中,髂胫束后缘”,但严格来说,这依然一个取穴法的内容,而不是一个“部位”的描写。那么,“矗立垂手,掌心贴于大腿时,中指尖所指处”究竟格外于些许寸?
对此,课题组进行了100例健康受试者实测。由于风市穴位置在大腿外侧,故折算以详情大腿前外侧部腧穴纵向距离的骨度“股骨大转子-腘横纹(平髌尖)19寸”为基准,用风市(中指尖定位)至膝环线的距离×19÷大转子高点至膝环线的距离,从而得出风市高度的骨度折量寸数为9.27寸。
另外,睢明河等通过对66名大学生的垂手中指至极至腘横纹的骨度寸的测量分析,得出这一骨度寸平均为8.93寸,约为9寸。潘望影等对197例志愿者风市穴矗立位东说念主工测量成果是9.28寸,亦约为9寸。
证据以上东说念主体实测成果,本次矫正将风市穴定位于“在股外侧,腘横纹上9寸,髂胫束后缘。注1:矗立垂手,掌心贴于大腿时,中指尖所指凹下中,髂胫束后缘。注2:稍挣扎,大腿稍内收拿起,可清楚髂胫束”。
3 修改带脉、章门2穴“注”文中“取穴法”内容的依据
带脉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,章门在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际,取这2穴都需要先找到第11肋骨游离端。经典剖解学教科书齐称肋骨中有两条浮肋(floating rib),即第11、12肋,一般以为,沿肋弓软骨缘外下方至其底部稍下方触及到的第1游离肋骨即第11肋。因此,2006版国标此2穴下的“注”文给出第11肋触诊设施就是:尽量收腹,清楚肋弓软骨缘,沿此缘向外下方至其底部稍下方可触登第11肋骨游离端。
但是,本体走访成果标明:频频情况下,第10肋软骨前端与第9肋软骨连结为纤维性要津,但巧合第10肋也会像第11肋和第12肋相似游离。据外洋文件报说念,不同东说念主种浮肋(floating rib)的第10肋出现率不同,从35%~70%不等。中国剖解学会体质走访委员会对中国东说念主第10肋的东说念主体测量成果,前端的类型:肋弓型占22%,其中要津型(1.0±0.70)%,纤维型(21.0±2.88)%;浮肋型占78%,其中条带型(12.0±2.30)%,肌型(66.0±3.35)%。
鉴于中国东说念主群中78%可见第10肋为浮肋,在详情第11肋端的章门穴的体表位置时,切不能老是将肋弓缘下触及的第1个浮肋当作第11肋,以免定位产生很大的过失。正确的设施是:侧卧举臂,屈上足伸下足,先阐明第12肋骨游离端,再沿着肋弓缘上前触摸到的浮肋即第11肋骨游离端。本次矫正即据此修改了带脉穴下的“注1”和章门穴下“注”文中的取穴法内容。
4 印堂编号的修改
印堂本属经外奇穴,2006版国标将其由经外奇穴归至督脉,定位“在头部,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下中。注:操纵攒竹(BL 2)连线的中点。”但在穴位排序上,将其暂列为督脉临了一个穴位,编号为GV 29,显然这很不要领。本次矫正将印堂移至神庭(GV 24)和素髎(GV 25)之间,同期需要对其再行进行编号。谈判到WHO西太区圭臬《针灸经穴定位》尚未将印堂穴列入经穴,若按照穴位陈列章程,将印堂的编号改为GV 25,则需同期改换排在后来的督脉其他辩论4穴的编号,这必将引起国表里关于上述5穴哄骗的杂沓词语。因此,本次矫正将印堂的编号改为GV 24+,意在标明其为GV 24神庭穴后新增的经穴。这一处理设施不影响其他经穴的编号,不会引起大的变动,经群众反复商讨扫尾共鸣,今后若再加多新的经穴,齐可仿此对新穴进行编号。
结语
2006版国标发布后,国内实在通盘的针灸课本都对其进行了援用,可见国度圭臬影响之大,这也领导咱们,关于诸如腧穴称号、定位这类蹙迫基础圭臬的矫正,草拟组必须抓审慎作风,尤其是关于骨度问题和腧穴定位别离问题的处理,需要有多量塌实的基础计划的撑抓,特出是需要东说念主体测量学计划的撑抓与赞助。另外,WHO西太区圭臬《针灸经穴定位》是以2006版国标为原本制定,该圭臬发布于今已活着界列国平淡使用,因此凡波及该两项圭臬的矫正使命,必须充分谈判到国表里圭臬相互之间的连续一致,以免影响到国际换取的谐和有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奇迹,通盘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